D A R K T R U T H

在【資本主義循環的暗黑真相1】及【資本主義循環的暗黑真相2】中,相信應該解答了許多讀者,對於所處時代及經濟體中,自己的相對位置和選擇。這一篇則是要來研究一些,同屬於那個舊世界「美好年代」的傳世智慧,套用在今日廿一世紀的資訊時代,有什麼驚人的毫無違和之處?不知是否您也和我一樣察覺到,許多不同世代的智慧箴言,說的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;只可惜所有時代的愚者總是占了壓倒性的大多數。從大約五千到七千多年前,人類從狩獵採集時代,正式進入定點定居的農業群聚時代;加上文字的書寫記錄啟用,包含你我的近代祖先在內的絕大多數人,都逐漸成為了,被這個時代大環境與原生家庭,或甚至是一層層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所綁架,進而失去自由的清爽感的人。

以「都市化」這個時代趨勢來說,人們用健康和快樂,去交換了便利和舒適。雖然和70%以上人口都不住在都市的一、兩百年前相比,我們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一倍左右;科技發展也讓今日的平民(甚至貧民)都能稀鬆平常地享有,一、兩個世紀前,王室或貴族才可能擁有的物質水準。但就美國哈佛大學的分析,現今人們的「生命品質」卻呈現不增反減的趨勢。在高達84%人口都擠在都市的現今(以美國為例),民眾焦慮的比例多了21%,憂心的比例更多了39%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David Levari提出了所謂「舒適潛變」(confort creep)現象,指出每一次的科技進步,都使我們的舒適圈縮小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30年前人們出門就是出門了,不會有什焦慮;但30年後的今日,人們如果出門忘了帶智慧型手機,將會像少帶了身體某個器官一樣而焦慮不堪。也因為如此,人們甘願成為被科技操控(甚至可說奴)的俘擄,想想都市房產、品牌迷思、比較社交...等《暗黑真相網》都著墨過的領域,是不是都是這樣的現象?

延續上一篇【比努力更重要的:運氣】的理論撰述,這一篇就來個超級實務案例。來源是有讀者來信,說是投資了以法拍屋投資大師起家的方耀慶(Davis、慶仔),他所開設的醫美診所,結果血本無歸、求償無門,只好投書《暗黑真相網》,看看是否能求得解答或解脫(希望可以)。

基本上,這樣的標準劇情及套路,可說是隨著不同的時代,換湯不換藥,一代傳一代、一齣接一齣。光是回顧【王派宏的故事】,就可以找出非常大比例的雷同部分;唯一永遠不變的就只有「人性」而已。依照現行司法的效率,即使成罪,等到三審定讞,至少5~8年後了(你人生有多少個5~8年);而此類案件,到最後的最後,能拿得回您當初投資額的10 %,都已經是耶穌保佑了。

這篇文章要說明兩個極其重要卻又很激進的觀念:第一、成功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的,而且成功的隨機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第二、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,都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具體行動,來使隨機性有利於自己。承認隨機的力量,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,而是正好相反。長久以來,人們習慣將成就歸功於遠見、才華、策略、計畫、分析,以及最常見的:聰明及努力,但其實有没有可能,絕大多數(遠超乎人們想像的多數)的成就,都只是隨機性、機缘巧合和運氣的某個混沌函數?這個問题的答案是:「YES」。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我們該怎麼面對及因應這個事實?

我們在【世上絕大多數的偉大成就,其實都是隨機的結果】一文中,解釋了固定系統隨機系統的分別,在固定系統中,成功的關鍵確實取決於努力(一萬個小時的練習);所以我們這一篇文,就專注在絕大多數人所處的隨機系統,因為那才是真實世界的真實樣貌。最簡單辨別這兩者的方式,就是看該成功者是否有辦法反覆再創造類似的成就。大谷翔平、鈴木一朗、費德勒、馬友友有辦法(因為他們都處於固定系統的領域),John Paulson(成功預測次級房貸風暴,而提前放空大賺一票的基金經理人)卻没辦法,他在聲名大噪的那一役之後,表現就一直不理想,甚至出現一年虧掉投資人52.5%的慘劇。而這種「没有辦法再次複製成功」的案例,相信您仔細一想,一定可以想到很多。

看更多文章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