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80/20法則的暗黑應用

先復習一下「80/20法則」的定義,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所謂的80/20法則,但是常常有許多人把80/20法則給誤會了,我們常常聽到類似以下的說法:80%是xxx,剩下的20%則是xxx的相反。

例如:
80%的散戶都賠錢,只有20%的散戶賺錢。
80%的學生不及格,只有20%的學生及格。
80%的立委都貪污,只有20%的立委不貪污。
這些都是錯誤的例子,這些只是簡單的二分法,並不是80/20法則。

80/20法則原名為帕列托法則(The Pareto Rule),又叫做不平衡法則關鍵少數法則(The Rule of the Vital Few),構成80/20法則的最基本條件,就是必須要有兩組資料,然後兩組資料的總數各是100%,而其中一組多數的果,來自於另外一組少數的因。

例如:
80%的交通違規事件,是20%的駕駛人造成的。
香奈兒專櫃有80%的營業額來自於20%的客戶。

然後,數字也不一定是要80和20,也可以是70和30,90和10,而相加也不一定要等於100,可以是70和20,也可以是80和30。帕列托法則之所以會稱做80/20法則,只是為了方便比喻,它的原意並沒有一定要分成80跟20,或相加剛好等於100。

例如我們也可以這樣說:
這家店的營業額有70%來自於10%的產品。
全世界的總財富有50%集中在2%的人手中。

這也都算是 80/20法則(帕列托法則)的正確應用,這樣明白了嗎?

進入正題,不管在那一個領域(特別是擅長的領域、有興趣的領域、賴以賺錢的領域),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會想成為,享受80%資源或成果的那20%,而不想成為搶食那剩下20%資源或成果的80%。所以,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,如果想要擠進前面的20%,到底難度以及門檻有多高?應該付出什麼程度的努力或積累?以及是否有什麼「最符合成本效益」的訣竅呢?

隨便舉一個例子:
以最務實也最普及的「薪資收入」這件事來說的話,要贏過社會上80%的人,依照行政院主計處所統計的資料,需要年收入達83.8萬(含年終),如果我們抓13.5月的話,等於平均一個月是6.2萬元。是的,以受薪階級來說,只要月薪在6.2萬以上,就已經贏過80%的人了。而如果我們只抓「未婚」的族群,那月薪6.2萬更是已經贏過90%的人。(延伸閱讀文章:女人拜金不等於壞,就像男人好色不等於渣

行政院主計處108年薪資收入十分位級距
年薪117.9萬,可以排到前10%
年薪83.8萬,可以排到前20%
年薪67.4萬,可以排到前30%
年薪56.7萬,可以排到前40%
年薪49.8萬,可以排到前50%
後面的我們就別看了吧......

由上表可知,高達50%的人,年收入是在49.8萬以下的,也就是平均一個月收入還不到4萬。但4萬跟6.2萬的差距,其實是完全可以靠努力就能達到的,不需要特殊的機運或奇遇。而如果月收入能從4萬爬到6.2萬,贏過的人就可以從50%變成80%,這樣一分析,是不是就覺得「比想像中簡單多了!

但是,如果要從前20%,再往上爬到前10%,就需要117.9萬,也就是平均每個月要9萬多才可以了。而前10%之中,頂端1%與後面9%的差距,其實更是遠遠大於,前10%與後90%的差距。行政院主計處沒有往十分位以下再細分。但如果要在受薪階級中,爬到頂端的1%,有非正式統計資料顯示,大約年薪要介於400~500萬之間,這就真的不是光只有努力就能達到的境界了。

當然,以上所說的,是拘限於「薪資收入」,如果是企業主、沒報稅的個體戶、地下經濟、非工資收入......等,就沒有在統計數據中。單純「薪資收入」的有效樣本數為906萬人,以全台灣2,300萬人來說,扣掉沒有生產力的老人和小孩,這個數據的參考度應該算是很高的了。至少在生產力人口(15~65歲)中,70%以上都還是屬於正規的受薪階級。

所以,事實就是,要做到贏過所屬領域內80%的人,可能只要比絕大多數的人,再多努力一點點,也許多努力個20%、30%、也許50%,就可以達到。但若是想要在領域內的前20%,再往上爬到前10%、甚至前1%,所需要的努力(或時間),很有可能就會是其他人的好幾倍、甚至好幾十倍。而且,從前20%繼續往頂尖1%邁進的這個階段,很多時候已經不是努力就可以達成的了。「幾運」在這個階段所佔的成份,很有可能還遠大於努力。關於這點,我們在先前的許多文章中,也都有大量著墨了,新來的讀者請翻閱以前的文章。很多觀念都是從一篇篇文章中,去拼拼湊湊出完整面貌的。

整個世界的總財富和總收入,基本上都是依照某種程度的80/20法則分佈著,20%的人掌握了80%的財富(收入),然後在這20%當中,又有其中的20%,分走了其中的80%,也就是4/16/80的人數,分走了64/16/20的資源(收入);甚至有些領域,是呈現1/9/90和81/9/10的分佈。

所以從「薪資收入」的例子來看,是不是「最符合成本效益」的努力程度,就是爬到贏過80%的人呢?因為要贏過80%的人,所需要的努力(或時間)相對來說,真的是很值得「投資」的。你不用像從前20%要爬到前1%那樣的大量努力(還要加上大量的機運),只要比大多數人都再多努力一點點(或許也參雜一點點的機運),就可以輕鬆贏過80%的人了。

再舉一個例子:
想要在馬拉松賽事中,排名到前20%,平均來說只要月跑量200公里,就大概八九不離十可以達到,除非個人有什麼特殊體質或疾病。而月跑量200公里的練習量,大概就是20個小時左右(平均抓6:00/km),平均到每一天,也就是差不多每天40分鐘而已,是不是聽起來也是「比想像中簡單多了」呢?

運動是最標準的「固定領域」,也就是付出的時間(練習量),跟所能取得的成果,呈現極高的正相關。路跑圈有這麼句名言:「練習是不會騙人的,有沒有練習,比賽的時候馬上就知道!」雖說,世界上大部分跟賺錢有關的事,都是屬於努力的方向或程度,和最後能達到的結果,較無高度正相關的「隨機領域」,但如果你恰巧是在固定領域裡討生活的人,或是有從事固定領域的興趣嗜好,都一定能體會得出「其實只要多努力一點點,就可以贏過大多數的人」這樣的現象。

再舉另一個運動:鐵人三項。平均來說,一個月的練習量只要有:跑步200公里、自行車600公里、游泳30公里,基本上要在比賽中排到前20%,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。而「跑步200公里、自行車600公里、游泳30公里」這樣的練習量,平均來說一個月會花您多久的時間呢?答案是60小時左右,也就是平均每天2小時,是不是一聽也是覺得「比想像中簡單多了」呢?固定領域的事情,只要肯做、有做,就一定會有相對應的結果,除非發生意外。而如果想要在馬拉松或鐵人三項賽事中,排名到前10%或甚至前1%呢?那需要的練習量,當然就完完全全不是這樣「每天比別人多一小時」就可以的了。

總之,每一個領域,基本上一定都是呈現某種程度的「80/20法則」分佈(當然,視領域的不同,也許70/30或90/10也有可能。)而如果您仔細觀察自己所處的領域,一定可以整理出某條臨界點,是「最符合成本效益」的努力程度,也就是比大多數的人多付出多少的努力(或時間),就可以贏過大多數(也許70%~80%)的人。如果,以上這些你都看不懂,那很遺憾的,很有可能你就註定是那廣大80%的其中一員。但《暗黑真相網》還是想要自私的認定,會來閱讀這個網站的讀者,應該都是屬於那20%,或是有能力成為那20%的人。

再從另一個社會現象來看,越來越多的撈女

想看更多?......成為訂閱會員,解鎖觀看更多暗黑真相!

相關文章

需登入會員才能留言 會員登入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