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津大學改革收生政策,將貴族學生拒之門外轉而提供資源予貧困家庭
- 2020-03-02
- 新聞延伸閱讀
新聞來源:牛津大學改革收生政策,將貴族學生拒之門外轉而提供資源予貧困家庭
統計資料顯示,越是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,往往越是明顯區隔貴族與平民的門檻。以牛津和劍橋為例,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於私立貴族中學,而依據所得分層,全英國只有6%的家庭負擔的起貴族中學的學雜費。倫敦區議會議員David Lammy也曾在 2017年發表報告,指出牛津和劍橋二校所發出的錄取通知中,82%都是由社經地位在首2個階級的家庭獲得。由此可見,權貴菁英教育的現象,即便在號稱人人皆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今,仍然根深柢固。
《鯨吞億萬》的主角劉特佐,出身的家庭只能算是小康,但父親也因感受到,他自小那股想晉升為人上人的渴望,而刻意的把他送進英國的貴族高中哈羅公學(Harrow)就讀,目的當然就是結識那些世界權貴的後代,包含後來和劉特佐一起,騙了馬來西亞政府主權基金十億美金的那個中東王子。一路與權貴後代結交的求學經歷,讓劉特佐深刻體悟:「權與貴,走到哪兒都無往不利。」之後的發展,就如《鯨吞億萬》一書中所述了。
牛津大學宣佈,從2020年開始實施Opportunity Oxford以及Foundation Oxford計劃,宣稱將在計劃中,為弱勢的學生提供一定的支援。並且目標在 2023 年前,讓校裡至少有1/4的學生是來自弱勢家庭背景。
看到這則新聞,第一個想法是:就跟台灣的多元入學方案一樣,開始會有越來越多的權貴,把子女包裝成是弱勢家庭出身。然後到了最後,還是只有權貴家庭,有能力和資源把子女包裝成,這些名門大學所設定「學業成績未達基礎入學標準,但顯示出潛力的弱勢學生 」的樣子。不是只有華人世界愛鑽這種漏洞,歐美國家也一樣,嘴巴說的一套自由平等,但做起事來,依賴貴族血脈和裙帶關係的程度,其實一點也不輸亞洲人。
中國的一些名門大學,如北大、清華之類,在競爭激烈的高考窄門之外,每年各校也都會有一些名額,是保留給外國學生的。相對於學霸才能通過的高考錄取窄門來說,外國學生的學業錄取標準,就相對低的許多。於是,很多學業成績不理想的權貴家庭,就先把子女辦移民,換本護照,包裝成外國人,再透過這種外國學生保障名額,進到北大、清華等名門大學。畢竟,大學對於國籍的判斷,並不是看膚色,而是看護照。而有能力把子女包裝成外國人的家庭,肯定不會是真正的弱勢家庭。
而中國「海歸派」的圈子,基本上跟歐美的常春藤聯盟,其實大同小異,就是權貴後代維持自己家族地位的社交團體,不管是做生意、聯姻、做壞事,直接找圈子內的人,還是方便快速的多,也有效的多。
以《暗黑真相網》的觀點,所有這類「試圖創造新平等」的措施,絕大部分的比例,都只是滿足權貴購買「贖罪券」的心態。而往往在種種的「新平等」措施下,並不會創造有效、明顯的階級流動。通常只會有極少數因此而受惠的真正弱勢個案,被拿來當做成功案例,宣揚新措施的成功。但隱藏在這表象背後的,往往是整體弱勢族群的更加被剝削,以及權貴家庭更多的綠色通道。
這也是為什麼,台灣當年的聯考制度,其實才真正是最好的制度。不完美,但絕對好過現在的亂七八糟多元入學方案。
延伸閱讀文章:
【數據下的殘酷世界 努力就能贏過富二代嗎?】
【北一女「學霸筆記」背後的暗黑真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