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收入224萬是「最大快樂值」?
- 2020-10-17
- 新聞延伸閱讀
新聞來源:「多少錢能買到快樂?」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:年收入224萬
「金錢是否能買到快樂?」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英國個體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(Angus Deaton)與同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共同發表一項研究指出,年收入7.5萬美元(約新台幣224萬)能獲得最大的快樂。而且賺得多不一定會比較快樂,但賺得少確實會影響情緒。您贊成這樣的數據嗎?
224萬台幣,相當於一個月18.6萬元,但如果加計不同國家間的物價水平修正,這個數字應該還要再下修才對,因為台灣的平均物價還是低於歐美先進國家的。也許修正後只有15萬、也許12萬.....我們沒有辦法準確算出,因為物價指數這種統計數據,很多時候也存在著「每個人平均有0.9977顆睪丸」這樣的盲點。這裡我們就先概抓「年收入200萬台幣」(也就是平均一個月16.6萬),來進行後續的討論好了。
第一個要探討的,就是在「年收入200萬」的前提下,是否要負擔房貸支出?尤其是在台北市。如果照現代社會組成家庭單位的最大眾數,也就是「一夫一妻一子女」來計算的話,在台北市「稍微像樣」的房子,基本上2,000萬以上絕對跑不掉,如果以貸款8成,利率抓1.3%,20年本息均攤,一個月房貸就至少要扣掉8萬以上(先不計寬限期等特殊條件)。如此一來,每個月的可支配所得就只剩8萬了。再來,兩大一小一個月的伙食費,如果也要吃的「稍微像樣」一點,一個月抓個4萬,真的也已經很保守了。這樣一來,就只剩4萬了。再來,交通費用、教育費用、水電瓦斯等固定雜支......(更不用說「孝親費」這種道德勒索的無底洞了)。一算完,其實一個年收入200萬的「高薪族」,要買房生活在台北市,又要養一個老婆一個小孩的話,真的只能勉強度日。而且,非常勉強。
當然,上述的例子是以男性為主體且「女方無收入」的假設。如果是雙薪家庭的話,那情況又會完全不一樣了。而且,在男方年收入200萬的前提下,女方年收入100萬、200萬、300萬,都各會很不一樣!(題外話,有關於「雙薪家庭」這個議題,請閱讀【愈來愈少人結婚的暗黑真相】一文。)但相對的,單位從「個人」變成「家庭」之後,到底200萬這個數字,應該要修正為多少才算適宜呢?但不管如何,「有無房貸支出?」不管是以「個人」還是以「家庭」為單位,都是一個決定性的關鍵變因,大大影響了你的「整體快樂值」。所以我們在先前的許多文章,才不斷強調,那種夫妻雙方的收入加起來,才負擔得起房貸的婚姻,絕對不會是快樂的。(延伸閱讀文章:絕對不能嫁的十種男人 暗黑版)
所以,所謂的「年收入200萬台幣的人最快樂」這樣的說法,應該要修正為「扣除住房的支出後,可支配所得還有200萬台幣」的個人,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快樂。否則,如果沒有家世背景,又要在台北市成家立業、買房生子。那坦白說,真的會非常非常的辛苦。(延伸閱讀文章:主計處沒說的秘密:在台北市「有沒有房」會走向完全不同的命運)
認識很多朋友,夫妻的年收入總和,介於200萬~500萬台幣之間,銀行經理、開業醫生、超級業務、企業二代......都有,但影響他們整體快樂值的一個很大的關鍵因素就是:是否有房貸支出?尤其是台北市。年收入介於200萬~500萬台幣的夫妻,基本上一定都有個相當體面的職業(除非是做非法生意),而為了要「配得上」他們的體面職業,住房的選擇就得「更像樣」一點了。而他們的孩子,從坐月子中心開始,也更是寒酸不得。曾有台北市的開業醫生好友跟我分享,一個年收入500萬的開業醫生,500萬的年收入,繳完稅以及政府各種五花八門的費用之後,就只剩300多萬了,然後他的房子一個月房貸要10多萬,一年又是100多萬沒了,然後兩個小孩的教育及養育費用(醫生的小孩當然馬虎不得),也是一百多萬噴掉。還好,他的老婆也是有收入的,並不是那種只負責花錢的醫生娘。他說以他這樣的「月光族」怎麼可能養得起小三?我只能安慰他,人生就是一連串不斷取捨和妥協的藝術,衷心期待他的老婆能夠充分發揮「家人」以及「隊友」的功能,提升他的快樂值;也期待他兩個小孩的養成,在未來的某一天,能夠彌補這一路的犧牲與付出。
所以,綜上所述,最正確的說法,應該是:
在「單身一人」的前提下,「扣除住房支出後,可支配所得還有200萬」的整體快樂值,其「C/P值」是最高的。也就是每一塊錢收入,所帶來的快樂提升,在年收入200萬左右的狀況下,會是最大的。
但是,收入越高,基本上對於整體快樂值的加分,仍然是絕對的;只是因為過了這條線之後,就會開始產生所謂的「邊際效用遞減」(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)現象,更多的收入,所換來的快樂值卻是越來越低的。舉例來說:一個年收入200萬的單身男人,家裡又有留「可供成家用」的台北市無貸房給他,整體快樂值假設是100好了。那麼一個年收入400萬,其他條件相同的男人,其整體快樂值卻不是200,可能只有150。但無論如何,150的整體快樂值,還是高於100的。只是我們要再多創造200萬的收入,換來50分的快樂加分,所必須付出的代價,是否值得?就是每個人case by case了。但排除這些金字塔頂端的case by case後,「個人年收入200萬,且已扣除住房支出」的人是最快樂的,應該可以算是合理的一個數字。
其實,「邊際效用遞減」(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)還可以用在許多地方,例如花在讀書的時間與取得的考試分數之間、花錢在女人身上所換來她對你的好感度、各種商業上的促銷活動所帶來的業績成長......等等。我們在【關於人生這場大富翁】一文中,有提過一個相當重要的思考點,那就是「人生這場遊戲的時間是有限的」,也就是在我們「人生有限」的前提下,不管在任何領域,我們都要去思考,當越過了那條邊際線之後,是否值得我們繼續把時間和資源壓在同一個地方?
人的慾望是無窮的,雖然受了「邊際效用遞減」(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)的影響,但越有錢,所享受到的快樂,不光光是「量變」,更多的是「質變」。例如在做任何花費的時候,都可以不用思考什麼C/P值,而可以豪邁的買單「名氣追加費」,那種快樂,當然又是另一個層次了。但也因為這無窮的慾望,除了面對「邊際效用遞減」的影響外,還可能陷入另一種「永遠比上不足」的不滿足中,有人可以包養一線女星,而我卻還只能包養三線小模......;或是人家背的是Hermès柏金包,我卻還在背......(請自行發揮,筆者對包包真的沒有研究)。
當然,有那個先天的家世背景,加上後天的自我能力,想要加入那種The very top的競賽,也都是個人的人生選擇,沒有什麼對錯。也或許,人家的整體快樂值,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「邊際效用遞減」,反而是「邊際效用遞增」都有可能!畢竟,諾貝爾經濟學獎,研究的範圍應該也是集中在某條金字塔頂端的水平線以下。所以「更有錢的快樂加分程度也許沒有那麼高」也有可能只是我們的酸葡萄心理所導致。
所以結論:
在排除極端特例的大多數情況下,年收入200萬左右的單身男人或女人,家裡又留有「可供成家用」的無貸房,其收入所相對應到的整體快樂值,是最舒服的!而「知足」更是絕大多數的中下階層,提升整體快樂值的一個最簡單、最低成本的方法。
最後,分享一段文字作為結尾:
達賴喇嘛說過:「所有的人追求的所有目標的最終形式,都是『快樂』。而金錢只不過是人
當然,每個人都渴望財富和快樂兼得,而好消息是,當今的世界確實提供了兩者兼得的機會
但很不幸的,當人類的物質生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進步的同時,人們的快樂卻沒有等比例的
研究顯示,快樂又有錢的人,通常都是先有快樂,後來才變的有錢。但現代人往往過度注重
希望,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,也能夠是快樂又幸福的人。
當然還有,請努力一年賺224萬以上囉!因為至少要這樣,您才能跟真正的快樂,沾上一點邊!
讀者留言 : 01
Hsiang Hsun Wu
2020/10/27同意!有無房貸真的差很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