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女家教「成績好就做一次」的省思,以及「為什麼要唸那麼多無用的科目?」

新聞來源:29歲女家教「成績好就做一次」孩子分數飆高

雖然新聞出來幾天過後,中國官方做出了聲明,表示此新聞為假新聞。但不管真假,這種獎勵方式,不管是在A片裡,還是在現實生活中,確實都是最最最有效,讓男同學想要考好成績的誘因,幾乎沒有之一。

動機」絕對是我們做任何事情,是否會成功,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。而在大多數國、高中男同學的世界裡,還有什麼能比「真槍實彈的做愛」這個動機更為強烈的?恐怕很難找的出來。

另一個案例:買春當獎勵!拿第一名就有特別輔導 他教出一票資優生…

這麼直接又有效的獎勵,也果然培育出一票資優生!在血氣方剛的青年腦中,除了硬塞進去的課本知識,以及漫畫、電玩、運動外,就是對性的憧憬了。努力念書,為的是什麼?不外乎就是好的學識、好的技能。有了好的學識技能,為的是什麼?不外乎就是有好的工作、好的收入。有了好的收入,為的是什麼?不外乎就是有越多女人願意給我幹越好的交配選擇權嗎?這是所有雄性動物的本能:追求最高可能的交配選擇權。

在現代男人的升級打怪標準流程中,努力念書只是第一關,現在老師讓你省略中間的關卡,只要把書念好,就直接給你最後一關的獎勵,怎能不誘人?學壞?拜託,這不叫「學壞」,這叫「學會」。而且,每位男同學遲早一定都會「學會」的,差別只是說謊和掩飾的功力而已。如同我常說的,當個坦然面對人性、努力追求慾望的真小人,會比當個滿口仁義道德、公平正義的偽君子,要快樂多了。

又想起,以前在銀行上班的時候,有位同事跟我講過一件趣事,他念成大統計的時候,有一次幾位同學相揪一起去「開查某」體驗人生,但其中有一位同學說:「可不可以下個星期再去?因為我的獎學金下個星期才會下來。」這個真實故事我一直謹記至今。

既然都談了讀書的話題,就乾脆接著往下談,本來已經on deck的另一篇【給高中生:為什麼你要唸那麼多無用的科目?】,就乾脆連著這篇讀書議題的文章,一口氣寫完吧。

新聞來源:一位高三生的告白:為什麼我需要五科精熟十項全能?

不知道有多少人,現在還記得高中唸的三角函數或是和差化積公式,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及應用呢?例如sin(α+β)=sinα cosβ +cosα sinβ 之類的。相信除了極少數從事相關應用工作的人以外,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。但這些東西,真的完全沒有在我們腦中留下一些什麼嗎?

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,叫做《藥命效應》,Bradley Cooper主演的,非常好看。在電影的最後,Bradley Cooper改良了那個「聰明藥」的配方後,成功的把藥給戒掉了,但這個聰明藥所帶來的正面效果,卻留在了Bradley Cooper身上,讓他有了能比所有人更提前一步,洞悉世局一切變化的敏銳觀察力及應變能力。(也不管劇不劇透了,還沒看過的自己去惡補吧,值得一看的!)

同理,我想說的是,在我們從小到大的國民教育中,確實很多的科目、很多的內容,都是絕大多數人,往後一輩子都不會再用到的。例如現在有誰還能默寫出整篇「出師表」的?但在我們唸高中準備大學聯考的那個年代,相信絕大多數的學生,都曾經可以一字不差的默寫出來。

許多曾經學會或是記住的內容,確實都已經不存在我們的腦中了。但當時為了學會那些,不論是理解式還是記憶式的知識內容,所造成的大腦刺激,進而增長出的記憶能力、理解能力、邏輯能力......卻沒有跟著那些無用的知識一起消失。多年以後的現在,你之所以能在你現在所在的領域,獲得一定的成就,當年那些「無用知識」的學習過程,其實都功不可沒。

除了各種大腦能力的刺激外,那些「無用知識」的學習過程,其實還有另一層含義,而且是很重要的含義。在離開校園後的人生,不論您走的是那一條路,在您所選擇的那條路上,出現你不擅長、不喜歡、不熟悉的考驗,絕對是十之八九。但人生這場升級打怪遊戲中,最後比的就是,誰能夠在面對一連串不擅長、不喜歡、不熟悉的考驗下,還能拿到最高的分數!

求學時代你不擅長、不喜歡、不熟悉的科目,某種程度上在考驗的,並不是你對該科的理解或記憶程度,而是在考驗你,在面對未知的困難時,如何做出因應?

想考高分,努力讀書是一個方式;作弊並承擔被抓的風險,也是一種方式。「作弊不可恥,可恥的是作弊被抓到。」這句名言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,一輩子沒有作過弊的人,就像一輩子沒有交通違規過的人,一樣的稀有。而讓你在努力讀書和作弊之間,有選擇和體驗的機會,就是在訓練你,不論是在求學階段或出社會階段,遭遇不擅長、不喜歡、不熟悉的考驗時,該如何作出「最大期望值」的因應之道。當然,「努力讀書和作弊的選擇」這個例子,只是為了方便比喻,並不是那麼狹義的就單指形式上的努力讀書和作弊。

一不小心,「最大期望值」這個最常在《暗黑真相網》出現的名詞之一,又出現了。這是數學的科目範圍,在我們那個年代,是高中二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段考的範圍。那個學期大概都是在學什麼統計、排列組合、機率、期望值......等等的東西。還記得「庭院深深深幾許」這樣的題目嗎?我認為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,你什麼都可以忘,但機率、期望值......等這些東西,真的太太太重要。因為,只要有基本的邏輯和機率概念,就不可能有那麼多被騙的例子,一天到晚在社會中上演了。所以,您只要懂得「最大期望值」的基本邏輯,基本上就已經贏過至少一半的人了。

很多的教育相關議題,總喜歡把輿論帶往「特殊選才」這個方向。也就是強調我們應該要讓那些,在單一科目表現超優異的學生,有盡情舞動他們翅膀的空間;而不是一視同仁的,把所有學生設定為,標準化生產線上的另一顆螺絲釘。但我們在【牛津大學改革收生政策,將貴族學生拒之門外轉而提供資源予貧困家庭】一文中,就已經說過,所有為了那些「天賦異稟」的特例而放寬的窄門,最後往往都會成為,基因不優秀的權貴子弟的後門。我相信,真正有特殊翅膀的天使,即使我們沒有刻意為之安排舞台,他們終究還是能從標準化的生產線螺絲釘中,一飛沖天。還記得我們說過的那個「毛毛蟲與蚯蚓」的故事嗎?

總之,此篇所要表達的重點是:
從小到大學習那麼多無用的科目,其真正的用意之一,是在刺激我們大腦理解能力、記憶能力、思考能力的增長,並不會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。其二,是在提前讓我們練習,遭遇人生中十之八九不擅長、不喜歡、不熟悉的考驗時,該如何衡量自身的「最大期望值」,並作出最佳的因應之道。

最後,說到作弊,又想起

想看更多?......成為訂閱會員,解鎖觀看更多暗黑真相!

相關文章

需登入會員才能留言 會員登入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