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曆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,在台北市某家星巴克,與幾位老朋友和新朋友閒話家常。就在領咖啡的時候,看到櫃台旁邊擺放的吸管,有兩種顏色的包裝,黑色跟綠色。摸了一下粗細和長度,兩種吸管的長度和粗細都是一樣的,此時腦中瞬間有了一個猜測。
兩種包裝的吸管各拿了一隻,然後分別拆開後,我猜對了!一個是塑膠吸管、一個是紙吸管。
從2019年7月1日開始,政府部門、學校、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、連鎖速食店等4類對象,內用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。從那時候開始,到咖啡店或速食店用餐,要馬沒有吸管、要馬就是要改用紙吸管,大家應該對這樣的改變有所印象。
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,各種「環保」材質的吸管,陸續的出現在市面上。除了紙吸管外,還有甘蔗吸管、石墨吸管、竹吸管......等等。各種文青商店或募資平台,更趁勢推出什麼不銹鋼吸管、玻璃吸管......等產品。
但是殊途同歸,所有這些「環保」吸管,先不論到底有沒有真環保,不可否認的是,每一種環保吸管的口感,都比原本大家已經習慣的塑膠吸管,要差太多太多了!你還記得第一次用紙吸管喝可樂時的感受嗎?用紙吸管喝可樂,真的比喝完全不冰的可樂,更讓人不想喝!
有關於紙吸管這樣的概念和政策,到底是真環保還是假環保,早已有兩派的論述,這邊就不多做討論,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尋相關報導,或是看以下這兩篇我篩選出的文章。
延伸閱讀文章:
【令人生厭的假環保】
【你還在「文青式減塑」?別再誤會紙吸管比較環保了】
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實都一樣,人們在解決生活中的不舒服、不方便、不效率......等問題時,「當下」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,應該都已經是「當下」的科技,所能做到最低成本(最低天然傷害)的方式了。如果真的要環保到底,那我們是否應該捨棄所有的大量生產工廠、所有人都不開車改走路,甚至如薩諾斯所言,地球上的人類應該要消滅一半算了?
總之,當我看到星巴克店內竟然大喇喇地擺著,塑膠吸管和紙吸管,任由客人自己選擇取用時。我除了馬上拍下來,傳給那些跟我一樣,極度厭惡紙吸管的朋友看之外,一邊在腦中思考的是:就連星巴克這麼指標性的連鎖店,都已經放棄完全使用紙吸管,而改採「雙軌制」的吸管供應,讓客人自己選擇。某種程度上就一定是表示,它們也感受到了,市場(客人)對於紙吸管的排斥,所以才反璞歸真的讓塑膠吸管,重新回到排架上。
我第一時間是馬上拍照,並傳給一位出版社老闆好友娜娜,跟她說這件事。話說她自從紙吸管入侵餐飲世界後,就買了一大包塑膠吸管,隨身攜帶,遇到喝飲料的時候,就拿出來使用。我則是從那時候起,遇到不隨波逐流(不鳥政府政策),還是照給塑膠吸管的飲料店,就一律給五顆星評分。總之,我倆就是同仇敵愾的厭惡紙吸管,即便毀了地球,我們也要繼續用塑膠吸管!
或許,持續的使用塑膠吸管,就會持續著對地球造成傷害,但這不就是我們追求更舒服、更方便、更效率的生活,所付出的代價嗎?就像我們在【香港的「劏房」也將見於台北!?】一文中所說的,食用劣質碳水化合物,長久下來確實對健康不好,但這就是現代社會廣大的中下階層,所選擇付出的代價,因為他們想要「便宜好吃又大碗」的一餐。
世界永遠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,我們能做的,只有在好處與壞處的加總衡量後,做出符合個人(或全體人類)最佳化利益的取捨。
所以,各種的「環保吸管」(其實有越來越多的論點,都證明了它們可能比塑膠吸管更不環保。)在扣除所付出的代價後,其整體的幸福感,其實是扣分的。也就是經過了一年多的市場考驗後,證明了「我是環保尖兵」的驕傲感,還不足以抵消「環保吸管口感差」的不舒服感。所以各大連鎖飲料店,都陸續的開始反璞歸真,重新採用塑膠吸管了。如果再繼續堅持當環保尖兵的下場,就是生意的流失。
做生意第一講求的是生存,市場的接受度遠比遵守政府的法規重要,更不用說那些文青式的假掰環保意識。這也是《行為經濟學》當中,相當重要的一個觀念:所有的事情,都有著一體兩面的影響,而市場終究會選擇,用最划算的傷害(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地球),去換取最大幸福感的那個選項。
回到一開始讓自己最舒服的那個狀態,反璞歸真,接受人性的自私。在付出的代價和個人的幸福感之間,取得一個最大的C/P值,也是《暗黑真相網》一直宣揚的理念之一。
在跟娜娜講完星巴克吸管反璞歸真的故事之後,我接著跟身旁的單親媽媽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