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泰國房地產與現代精英焦慮

在講泰國房地產之前,先推薦一部泰劇《荷葉屋頂》,主要劇情是描述一位,貧窮家庭的漂亮女兒,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翻轉社會階層,所激盪出的各種人生漣漪。劇情非常寫實、非常反映現代社會的各種殘酷現象。雖然劇情是發生在泰國,但是套用在台灣社會,也完全沒有違和。畢竟,就是資本主義人性本能的交織旋律。

極度推薦的原因之一,是劇中的每個角色,幾乎都沒有絕對的善惡與好壞;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身份的利益及使命,而採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所涉群體利益最大化的人生平衡策略。不同社會階層的觀眾,看了之後絕對都會有不同的心得及共鳴。更可以從觀劇的同時,去察覺自己喜歡哪個角色?討厭哪個角色?從而反射出,自己在真實社會中的地位及處境。以及,隨著劇情發展,自己對哪個角色,又從喜歡變成討厭、從討厭變成喜歡,從而印證出,此劇帶給自己的蛻變,和自己對真實社會的更深層體悟。

版主交友不慎,恰好認識了一些,在不同國家做房地產生意的朋友,有代銷、有建商、有土地開發......。先說結論,在過去的那麼多年裡,不論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劃也好、英國學生宿舍的房東專案也好、泰國酒店式公寓的包租建案也好、越南或柬埔寨的飯店房東專案也好......,絕大多數購買那些,不賣給本地人,專賣給外國人的房地產建案的台灣人,在買了幾年之後,幾乎清一色的下場都是:賣不掉也租不掉!

唯一能從這些「專門賣給外國人的房產」中獲利的,只有那些代銷、仲介、代言人......。現在似乎又變成流行叫網紅去開箱代言,就好像當初王派宏時代,各大財商門派,都知道要去王派宏學員裡面挖韭菜一樣。那些「底層網紅」的粉絲,量多質優(質優的意思就是好騙),讓各大建商,無不希望藉由他們的人氣及流量,把他們的粉絲抓來變現。

相對落後國家的思維是什麼?找有錢的國家來灌溉,不是嗎?曼德拉一當選總統後,第一件事就是巡迴訪問那些有錢的國家(沙烏地阿拉伯、美國......),要求他們來南非投資。但是曼德拉有要求這些有錢國家,買南非的房地產(土地or房子)嗎?並沒有!他是希望這些國家投資能源及生產基礎建設,以提高南非的生產力。

房地產不像農產品、電子產品、甚至女人一樣,可以從低GDP的國家,出口到高GDP的國家,價格就能翻好幾番。房地產是搬不走的,所以終究是要和「在地購買力」作掛勾的東西。試想一個最簡單的問題,當本地人完全買不起的房子,以高價賣給外國人之後,他們唯一可能的出路是什麼?就是用更高價賣給下一個外國人!

但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?這些東南亞的開發中國家,土地的供給過於龐大,新建案放眼望去琳瑯滿目,所以幾乎沒有中古屋市場。有中古市場的,只有土地(透天),但是大多數的國家,外國人都是不可以買土地的,只有本地人可以。外國人只能買持分式的公寓大樓,然後同一棟大樓中,外國人能有的持分,還必須低於某個限制。

所以,「用更高價賣給下一個傻瓜」這條路不通之後,剩下來可以包裝的就是「租金投報率」了。將房子交由建商或第三方管理機構,代為出租管理3~6年,以本地人完全租不起的價格,租給「外商公司主管」,以滿足那看似美好的投報率。現在更有的建案,是整棟出租(委託)給世界級的五星級飯店集團,讓您「當XXX飯店的房東」。

示意圖,這個廣告不是東南亞的,是金門的,剛好看到借來用用。

當那些房地產廣告看多了,不知您是否有跟我一樣的疑問,就是:「哪來那麼多的外商公司主管?」就好比那些小網紅、小模,常常被陌生訊息告知,有大老闆想包她出國旅遊一趟,酬勞是50萬台幣起跳......時,都不會納悶「哪來那麼多的大老闆?」一樣。人性,就是愛自己騙自己,總是相信自己就是那萬中選一的幸運兒。

承包這類產品的代銷業者,往往會搬出《富爸爸窮爸爸》那一套「現金流」的說詞,說你買進的是多好多好的「資產」,可以有多好多好的「被動收入」,未來的房價又是多麼多麼的可期......bla bla。但事實的真相是,所有那些未來的美夢,早就已經極大化,並且加在總價上給你了!跟種種後金補前金的龐氏騙局其實很類似,你貪圖它的利、它貪圖你的本,只是這是合法的。

這類打著高租金報酬的產品,往往在你真的買了之後,才會發現隱藏在後面的各種維護和折舊成本,將遠超乎你想像,吃掉你一大半的收入。 然後過幾年(包租代管合約到期)之後,你會突然發現,你的房子竟然租不掉也賣不掉!因為所有可能的租金漲幅和房價漲幅,早就在你當初買的時候,提前被折現到銷售者的口袋裡了。

陷入這種窘境的人,版主就認識好多位!大概從2012年之前,就已經有這種玩法了。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永遠有新的土地、新的發展商、新的建案、新的韭菜。以十多年前的那一批來說,他們大多數最後是怎麼停損出場的呢?大多是以超低的租金,租給當地的民宿或包租代管業者,只求至少打平每年房子的維持成本(物業費、稅金......等等)。那投報率換算起來,可能還真的不如去定存吧!

以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劃來說,大概十幾年前就炒過一波了,有在吉隆坡、新山,也有在東馬亞庇的(題外話,那邊真的很棒!)只要外國人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指定區域,購買總價50萬馬幣以上的房地產,就送你PR(永久居留證)。但是這個第二家園計劃的PR,也沒有永久,而是只有十年,等到十年到期之後呢?當時都說很容易再取得永久PR,但馬來西亞政府的信用,相信所有馬來西亞人都知道。

我也認識一位跨國大型IT產業的CEO夫婦(老公德國人、老婆台灣人),在印尼峇厘島買了一棟渡假別墅,後悔什麼的倒是沒有聽她說過,但那畢竟也是要幾千萬美金年薪的階級,才負擔得起那別墅的維護費用(每年365天都有佣人在打掃)。我雖然沒有細問,但幾乎99%可以肯定,他們夫婦每年去他們那間別墅渡假的天數,如果換算成同等級villa的單次消費,應該只是他們每年維護費用的好幾分之一吧!

所以,台灣人不管購買任何的海外房產,都要有的一個心理準備就是:
要馬真的移民自住、要馬真的有任性的能力養著,每年去住個幾天也爽。真的不要把出租(賺cash flow)、轉售(賺capital gain)這兩個,建商或代銷劃出來的美夢,當作你主要的期待。否則,幾乎都是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居多。

幾年前台灣不也流行過一陣子,去買底特律或關島的房子嗎?(延伸閱讀文章:違法販售香港保單 理財作家周怡潔違反保險法遭訴)那些被Jamie拐去買底特律或關島房地產的,以竹科工程師居多(又是竹科工程師......),下場也是一個比一個慘,他們幾乎都是在「沒親自去看過房子」的情況下,就掏錢買單了。等到交屋以後,才知道買的房子形同廢虛,如果要花錢修繕,可能費用比房價還高。但他們幾乎都已經是舉債ALL IN了,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再去修繕(而且如果修繕的費用再算上去,投報率馬上再腰斬!)

這些底特律廢虛的苦主,就是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。既無力再花大錢修繕(而且沒有本人親臨現場,修繕更容易再被坑一次!)也租不出去、賣不掉。但這些美國的房產,每年的「呼吸費」(美國對房屋每年維持費用加總的簡稱)都是很驚人的。我知道有幾組人,後來是直接放棄不繳了,放著欠稅讓美國政府法拍,然後一輩子都不去美國。

說了那麼多悲慘故事,有沒有美好結局的呢?當然還是有的,這世界也沒有那麼悲慘啦!不過,有聽過賺錢的案例,幾乎都是玩土地,而不是玩持分式公寓房產。版主有位好友,娶了越南的美嬌娘,然後用老婆的名字,在越南買了一塊土地(越南也是不允許外國人持有土地的),蓋燕屋準備生產燕窩。結果,兩年過去,燕屋都還沒蓋好,他的土地就已經漲了好幾倍!

也有好友是在柬埔寨炒土地,柬埔寨跟越南一樣,外國人是不允許持有土地的。而解法不外乎就是用當地人當人頭,或是買一本當地的護照。你說護照可以用買的?錢只要夠多,又送到對的窗口,命都買得到!而版主好友私下分享的心得是:柬埔寨政府跟馬來西亞政府一樣沒信用,整天喊這裡要開發、那裡要開發,但後來絕大多數都雷聲大雨點小。

後來,版主的好友結交了當地的一位高官後,過濾起政府開發計畫的煙幕彈,就有效率多了。現在他專門買「準備要開公路」旁邊的土地,然後等到公路一開下去,就馬上把土地轉手賣給建商。平均來說也是1~2年會翻好幾倍,但是漲幅不會是線性的,而是會集中在某個時間點短期爆漲,但是沒有辦法預料這個點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就是了。

以上,大概就是過去這20年來,台灣人被牽去買海外房地產的概況,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,或是本身陷入個案,可以再私訊版主諮詢。就算無法幫助您賺大錢,應該也可以幫助您避開很多,也許錯了之後再也回不了頭的陷阱。

喔對了!再補充一點,那就是這些海外地產,在過去十年,原本最主要的購買力:中國,現在一整個不行了!所以那些代銷們,現在紛紛把箭頭都重新瞄準台灣的韭菜了。因為最近這幾年,台灣最新的兩兆雙星產業(科技業、偏門行業)都賺的盆滿缽滿外,台灣的房地產表現,也幾乎可說是傲視全球!

精英焦慮的時代陷阱
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,一個胖胖網紅,拍影片介紹他買的一間,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套房。屋齡25年的17坪套房(室內實際坪數是11坪),總價是1,030萬。然後他申請了新青安的40年期房貸,貸款金額是808萬(頭期款222萬),然後前五年的寬限期,每月的還款金額是12,000元,寬限期結束之後的35年是每月26,000元。我第一次看到那段影片的時候,心裡的第一個想法是:「這或許就是最後一棒了!」

造就這根棒子的,就是新青安房貸。要再有比這根更厲害的接棒,那恐怕要金箍棒才有辦法了!畢竟,在棒子的兩個主要構成元素:利率期限當中,利率應該是不太可能再低了;台灣已經「獨逆」全球,長期刻意壓低利率N年之久了(延伸閱讀文章:致富的特權)。然後,還會有比40年更長的房貸嗎?50年?雖然日本跟韓國已經有了,但那真的不是一件健康事;或者難道要像歐洲某些國家一樣,推出100年房貸嗎?那可真的就是「傳宗接貸、貸貸相傳」了!例如瑞典就已經有百年房貸,當借款人死亡,由其子嗣來「繼承」這筆房貸。

資本主義的精髓就是:每個時代的菁英統治階層,都會用不同的適宜手段,去把盡可能多的人民,壓在盡可能低的勞動邊緣,好迫使他們無止境的勞動。至少,在AI機器人的產值,發生黃金交叉,超過大多數勞動人口的時代來臨之前,這個精髓是不會改變的。而幾乎所有華人國家,用來控制(打壓)住廣大中產階級的手段,都已經不光是「有土斯有財」的傳統觀念,而是已經被無限上綱成「沒房 = 魯蛇」的一種精英焦慮

另外再特別說明,此處所提出的「精英焦慮」一詞,主要並不是指因為成為了精英,而產生的焦慮;而是因為「被期待成為精英」。(延伸閱讀文章:金字塔結構下的坦然與釋懷)當然,成為了精英,而想再追求更上一層樓,或是維持現有地位不往下掉,也都會產生不同的焦慮。但此處指的現代社會最主要的精英焦慮來源,還是因為「被期待成為精英」。

沒有房,在同學、同事、親戚間,雖然大家都不明說,但似乎都會顯得「不是個咖」。套句中國比較直接的說詞:「沒有房,你永遠只能叫女友的媽媽叫阿姨!」也因此,這樣的「精英焦慮」,讓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,甘願成為房奴、車奴、孩奴。回首戰後過去的半個世紀,60後、70後的嬰兒潮世代,抓住了時代的紅利。房子、車子、孩子......這些事,並沒有佔據去他們人生中,過大比例的勞動成果。而80後開始,為了追上那樣的人生,逐漸開始成為了房奴、車奴、孩奴。而90後大概是這個「追世代」的最後一波了,我猜那個胖胖網紅,應該也是90後的。

天下大勢,合久必分,物極必反。00後的世代,開始大面積的覺醒了,「躺平等待繼承」成為了顯學。加上少子化的趨勢(雖然底層89並沒有少子化,不過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。)在連續兩代都是一脈單傳的情況下,每個孩子能繼承來自於爸爸、爺爺、奶奶、媽媽、外公、外婆的所有遺產。對此,《暗黑真相網》在先前的文章中也說過,基本上,西元2000年以後出生的小孩,其終生的總財富,來自於繼承的,會大於來自於自己賺的。(當然,底層89的世界,又會完全是另一個樣貌。)

例如也是先前文章中提過的,住在台北市的「很有錢的窮人」(也有人稱他們為「沒落的天龍人」),光是有碰撞到時代紅利的第一代,靠著一份普通工資,在台北市買的那間房子,很有可能就超過第二代的終生勞務所得。而不光是第二代買不起,很多就連當初買得起的第一代,現在也都已經買不起,當初買得起的同一間房子了。也就是他們幸運地在G>R的時代,買了房子之後,台灣就進入長期R>G的時代。

演變成這樣的現象之後,中產以下的絕大多數人,要面對最尷尬的問題是什麼,有人想到了嗎?沒錯!就是如果生了不只一個小孩的話,怎麼辦?當遺產已經大於自己終生的勞務所得時,你會不會跟兄弟姐妹撕破臉打官司?看看「華爾街女神」的案例就知道了。這樣的案例在未來絕對會越來越多,當然動殺機是極端了點,但是撕破臉打官司爭遺產,是絕對會成為普及現象的。

所以,完整、詳細、沒有模糊空間的婚前協議遺囑,在未來的人際關係與世代傳承中,都非常非常重要!

再延續前面的金箍棒議題,當這樣的情勢久了之後,還會形成另一個現象,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房貸族,都「永遠只繳利息,不還本金。」例如等到五年的寬限期到了之後,就再轉貸到另一間銀行。轉貸三次之後,其實20年也過去了,此時可能第一代的借款人年事已高,銀行不願意再放貸,這時候第二代的借款人就可以上場了。如此一來,幾年房貸其實已經不重要了,不是嗎?反正永遠都是只繳利息,只要「寬限期」的政策一直存在,就可以一直用不繳本金的拖延戰術,來解決人生中「居住」這項大問題。

那麼,以解決人生中「居住」這項問題的角度來說,利息會比租金低嗎?如果是在台灣的話,會!只要台灣央行繼續不變的策略(刻意壓低利率、匯率),台灣執政黨也不改變台灣房地產的超低持有稅,那麼這樣的未來(大家都只繳利息,本金無限往後延,並且期待用未來的通貨膨脹,去稀釋這無限延後的房貸餘額債務壓力。)基本上八九不離十。

跟我們在【通貨膨脹的另一個暗黑真相】一文中所說過的一樣,雖然「把問題無限往後丟」,永遠只治標不治本,但這已經是沒有辦法中的唯一辦法了。而如此一來,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就是,貧富差距的日益懸殊。最後,當因為科技進步而帶給人們的各種小確幸,逐漸已經麻木不了,中下階層的精英焦慮時,消極一點的革命,就是躺平人生觀的大規模普及;積極一點的革命,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,投入各種「富貴險中求」的偏門行業。

Maybe it is sad but not surprising.

階級翻轉要靠世代累積
台灣的土地其實

想看更多?......成為訂閱會員,解鎖觀看更多暗黑真相!

相關文章

需登入會員才能留言 會員登入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