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來源:高檔鐵板燒「鴨肝」當鵝肝賣 負責人被判刑主廚也有事
一家位在高雄的高檔鐵板燒,被離職員工上網爆料,說該店的「鵝肝」料理,其實都是用「鴨肝」混充的。結果有一名上門消費過的牙醫顧客,看了網路上的爆料後,就對餐廳提出詐欺告訴。結果,餐廳老闆跟主廚都被檢察官依詐欺罪起訴,日前被二審法官判了各五個月及四個月的有期徒刑,得易科罰金,也就是各罰15萬及12萬元。
後來經過調查,該餐廳從開業到被起訴為止,總共賣出大約3,600份鵝肝料理,但只有這一位客戶提告,所以只有這位客戶的餐費7,216元,被列為「不法所得」,依法沒收。也就是說,這整場「鬧劇」假設就此結束,國庫的總收入為277,216元。其中的那7,216元餐費,是「不法所得」被國家沒收,並不會退還給那位客戶。他如果想討回這「被詐騙」的7,216元,還要另外對餐廳提出民事訴訟,夠荒謬吧?但這就是台灣的司法!
這個「鴨肝冒充鵝肝」的官司,從2016年一路打到2022年,已經耗時六年,而且還沒有打完,餐廳老闆跟廚師還可以再上訴!其實一審的時候,餐廳老闆被判的更重,判了一年六個月,至於為什麼二審會改輕判五個月呢?因為五個月的易科罰金,只要15萬就可以結案。如果再上訴的話,二審以後的律師費,動輒也都是十幾萬起跳,還不一定能翻案成功。所以二審法官這樣判的深層用意,就是在告訴餐廳老闆:「好啦!少輸就是贏,妳就這樣吞一吞吧!不要再繼續挑戰司法的威信!」
至於其他3,000多位沒有提告的客戶呢?檢察官根本就沒有那個心思去追根究底,更不可能一個個去告訴他們:「你們被詐騙了!」因為這跟他的「業績」已經沒關係了。本案唯一提出告訴的客戶(以及普遍仇富仇商的社會大眾),已經得到一個完美的交代了。透過有罪判決,也達到了司法維持及伸張正義的功能,更證明了這些司法官存在(領薪水)的必要及價值。但是,事實的真相,真的就如這些司法官「依法」調查及判決的那樣嗎?
其實,稍微對美食有點研究的人,都知道法國料理菜單上的鵝肝,其實都是鴨肝。
什麼!法國料理菜單上的鵝肝其實都是鴨肝!這到底是在說什麼?
鵝肝在法國料理中的原文是Foie Gras,照字面上來看,是「肥肝」的意思。但這個肥肝,並不限於來自鵝或是鴨,如果要特別強調是鵝肝或是鴨肝,則應該是用Foie Gras D'oie以及Foie Gras de Canard。但是法國料理中,都一律只用Foie Gras(肥肝)來稱呼這道菜,並不會特別去在意或分辨,到底是Foie Gras D'oie還是Foie Gras de Canard。
至於「肥肝」在製作的過程,對鴨或鵝是如何如何的不仁道......等等的那些議題,我們這篇文章就不討論了。但總之,因為Foie Gras是外來菜色,當初在翻譯菜名的時候,就直接把Foie Gras統一翻譯成了鵝肝,也一直沿用這個習慣至今。但因為鵝肝料理本來就屬小眾市場,所以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,那就是:絕大多數不常吃(或吃不起)鵝肝料理的大眾,並不知道這個Foie Gras菜名的典故(當然包含此案的檢察官及法官)。
我們到google翻譯,輸入Foie Gras的法文,得到的中文翻譯結果也是「鵝肝」。
但牛津字典對於Foie Gras的英文解釋又是什麼?
The liver of a goose or duck that has been fed to make it fat, eaten as food.
也就是「鵝或鴨的肝」。
很妙吧!我們的翻譯中文,用鵝肝來統稱「來自鵝或鴨的肥肝」。但是不知道這個典故的人(例如此案的檢察官及法官),就會認為,鵝肝就應該要來自鵝;如果是來自鴨,就應該要用「鴨肝」。殊不知,從Foie Gras這道菜進入華人世界以來,就一直都是用「鵝肝」來統稱「來自鵝或鴨的肥肝」。
直到近年(包含這個案件),才有一些餐廳以及銷售通路,為了避免那些很「嚴謹」(不懂典故)的消費者產生混淆,所以乾脆直接改以「鴨肝」出現在菜單或商品上。但就如我們前面所說的,稍微對美食有點研究的人,都會知道法國料理菜單上的「鵝肝」,其實都是鴨肝。或者應該說,都會知道法國料理菜單上的「鵝肝」,其實不是真的單指「鵝肝」,而是指「來自鵝或鴨的肥肝」。
各位知道嗎?就算是在法國,也有高達97%以上的「肥肝」都是用鴨肝,而非鵝肝。因為鵝肝(Foie Gras D'oie)的產量一直都非常非常的稀少,連法國人自己都幾乎吃不到了,更何況是在法國料理並不那麼popular的台灣。基本上,你尋遍台灣的食材代理商、進口商,說要進「鵝肝做成的肥肝」(Foie Gras D'oie),那只會得到一個統一的答案:「買不到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