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看標題就知道,這一篇是屬於「我家牛排預算卻想吃教父牛排」的文章。
金融海賊的冒險故事 幽圄弔心篇 序
- 2024-03-11
- 金融海賊的冒險故事
這是一篇捨不得說再見的再見文!簡單說,版主六年前在西螺經營紙箱生意時,因為「賣一個紙箱開一張發票」的事件,經過六年的官司纏訟後,被依「詐騙統一發票獎金」的罪名,判了三年,日前三審駁回定讞了,而且故意不給任何的緩刑或易科罰金。
台灣司法史上的類似案件,統稱為「洗發票」。而在版主之前,所有此類案件的被告,全都是選擇認罪,換取易科罰金或緩刑。但重點是先前的洗發票案件,都不是真實交易。例如「集團詐領統一發票逾1500萬獎金 7被告遭判刑」這個案子,都是認罪換緩刑。
台灣房價的有利及不利因素
- 2024-03-05
- 投資跟你想的不一樣
台灣過去50年的中產階級成功定律,幾乎就是:
無論如何就是硬著頭皮買房,然後努力工作還房貸;讓長期的通貨膨脹,去稀釋自己的房貸債務,從而晉升資產階級。
再複習一次,《暗黑真相網》說過很多次的那個公式:
有錢人的賺錢速度 > 硬資產的漲價速度(房地產、奢侈品等稀缺資源) > 實際的通貨膨脹率(政府印鈔票的速度) > 民生用品的漲價速度 > 中產階級的賺錢速度 > 窮人的賺錢速度
版主大概在30歲以前的時候,非常愛看勵志類的書籍,特別是作者本人撰寫自己,從貧困到富有的白手起家過程。而愛看這些勵志故事的最主要原因,當然就是版主並非出生於那種,新生兒一活產就財富自由的原生家庭;所以很自然地,血液裡流著努力向上爬的基因。
例如曾看過的一本書,作者就讀某間,以產8+9出名的高中,卻空前絕後考上台大第一志願的學系,最後成為暢銷書及勵志演講作家。當然這類的勵志故事,在當時版主的年輕心靈裡,又再添上一針,努力向上爬的基因強化劑。
這個世界上,絕大多數領域的絕大多數成功,其實都是獨立個案的「倖存者偏差」。也因此,世人最愛聽的那些,成功者所分享的獨門成功之道,就好比要樂透得主對你說:「嘿!聽我的,買這個號碼準沒錯!」這個看似暗黑的觀點,其實就是絕大多數世人,最欠缺也最需要的「底層邏輯」。
所謂的「底層邏輯」,並不是指社會底層的那些窮人、邊緣人、8+9的思考邏輯,而是人們面對世間萬物,應該第一層去檢視的思考邏輯。
有「波霸奶茶杯大亨」稱號的旅美台商俞宗明驚傳遭詐騙。53歲的俞宗明去年邀請陳姓嫩模Sharon合作,兩人於去年7月相戀,約定以結婚為前提交往,他豪砸1.1億元買豪宅、保時捷給女方,結果交往4個月後,女方以百般方式藉口疏遠,讓俞宗明怒提告詐欺......。
青春價值變現最大化的勵志故事1.1
- 2024-02-10
- 兩性真相
前情提要:【青春價值變現最大化的勵志故事1】
跟前一集其實算有關聯也算沒有關聯,因為男主角(們)與女主角都不同;但相同的是,女主角都是從最骯髒的泥沼中,成功的逆轉了,原本看似不可能逆轉的人生。此篇就用歡歡作為女主角的代號。
泰國房地產與現代精英焦慮
- 2024-02-01
- 投資跟你想的不一樣
在講泰國房地產之前,先推薦一部泰劇《荷葉屋頂》,主要劇情是描述一位,貧窮家庭的漂亮女兒,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翻轉社會階層,所激盪出的各種人生漣漪。劇情非常寫實、非常反映現代社會的各種殘酷現象。雖然劇情是發生在泰國,但是套用在台灣社會,也完全沒有違和。畢竟,就是資本主義和人性本能的交織旋律。
極度推薦的原因之一,是劇中的每個角色,幾乎都沒有絕對的善惡與好壞;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身份的利益及使命,而採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及所涉群體利益最大化的人生平衡策略。不同社會階層的觀眾,看了之後絕對都會有不同的心得及共鳴。更可以從觀劇的同時,去察覺自己喜歡哪個角色?討厭哪個角色?從而反射出,自己在真實社會中的地位及處境。以及,隨著劇情發展,自己對哪個角色,又從喜歡變成討厭、從討厭變成喜歡,從而印證出,此劇帶給自己的蛻變,和自己對真實社會的更深層體悟。
多年前曾有個網路笑話,說未來會統一台灣的,可能不是共產黨,而是阿里巴巴(淘寶)。當然,這就只是個網路笑話,切勿多作政治聯想;但稍加思考一下,不難看出其所代表的涵義。當一個市場系統,已經大規模佔據你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全部時,只要它的遊戲規則一改變(也許是接受的貨幣別等等),那麼改朝換代,也許就只在一夕之間。例如當人民已經對鴉片上癮而無法自拔時,要他們拿真金白銀,或甚至主權或自尊出來換,也都在所不惜了。
只是,多年過去了,共產黨沒有統一台灣,阿里巴巴也沒有。而佔據台灣網購市場最大份額的,也不是淘寶,而是「非中資」的蝦皮。先不論蝦皮到底是真正的新加坡公司,還是「星皮中骨」;單是看蝦皮上所販售的東西,有很大比例,其實就是淘寶貨,不是嗎?甚至許多商品的圖片和簡介,都是直接從淘寶拿來複雜貼上的,連改都沒改。
當代年輕人的內卷與躺平
- 2024-01-10
- 新聞延伸閱讀
內卷與躺平,是當代中國90後甚至00後的世代,最常掛在嘴邊的詞。一個意指「過度競爭」,一個代表「退出競爭」,這兩個截然相反的詞語,反射出年輕一代對當代社會,各種階級競爭僵化現象的挫折感。
27歲的孫珂來自中國東部一座小城,家境優渥。與數千萬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,他想要通過自己努力,在大城市買房、買車、娶妻、生子。他認為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會太難。因為在過去的20~30年間,對於享受到「改革開放」紅利的那個世代來說,「有房有車的中產階級」已經形成了一條,既定(可以透過努力達成)的社會上升通道,甚至白手起家、成為千萬富翁的勵志故事,也比比皆是。